五大緊急措施 Banner

膝蓋痛非常常見,無論是年輕的時候運動受傷、長期姿勢不良、突然動作轉換換,或者是年長之後的退化性問題,都有可能引發不適、活動度受限跟疼痛。當膝蓋出現疼痛時,我們可以立即採取適當的緊急措施來減少疼痛、減少進一步再受傷風險,加速恢復。在這篇文章中,我們介紹五大可行的緊急措施,幫助您在遇到膝蓋痛時有效緩解初期症狀。

 

緊急措施一:保護膝蓋

當膝蓋出現疼痛時,可能是退化、過度使用或撞擊後的急性發炎,首先應立即保護受傷部位,以防止進一步的損傷。在受傷初期的1-3天內,建議避免任何會增加膝蓋壓力的活動,例如跑步、跳躍或爬樓梯。這段時間的保護對於促進受損組織的自我修復至關重要。比較嚴重的話,可以短期使用拐杖減輕膝蓋的負擔,避免進一步惡化。

 

緊急措施二:適當抬高患肢

如果有腫脹合併疼痛的問題,將膝蓋抬高是減少腫脹重要步驟之一。抬高患肢可以幫助血液和組織液的回流,減少局部的壓力。理想的做法是將腿抬高至高於心臟的位置,可以在小腿下墊上枕頭或毯子來實現這一點。抬高患肢應該結合其他措施,如休息與短期冰敷,以達到最佳的效果。

 

緊急措施三:避免過度消炎

受傷後是否需要消炎藥物?不同說法各有一些研究支持,但近幾年頂尖的國外知名期刊BJSM建議,應避免過度使用抗炎藥物,因為這些措施可能抑制身體自然的發炎反應,而這種反應對組織修復非常重要,包括冰敷也是,儘管冰敷在過去常被建議作為減少腫脹與疼痛的方法,但最新的一些研究顯示,過度冰敷可能會延緩癒合進程,因此應避免過度依賴這些手段,如果有明顯的腫脹跟發炎,仍建議就醫,由醫療人員評估,醫療專業人員的建議下執行會是一個比較好的方式。

五大緊急措施-1

 

緊急措施四:加壓穩定

加壓包紮是一項能幫助穩定膝蓋,並減少腫脹與疼痛的有效方法。利用彈性繃帶輕輕包裹膝蓋,可以限制膝蓋關節的移動,從而避免可能的二次損傷。需要注意的是,在包紮時應該保持適當的緊度,過鬆則無法提供有效支撐,過緊則可能會影響局部血液循環,另外急性期很腫脹的時候要注意,包紮後應該檢查是否有足夠的血液流動,例如腳趾是否冰冷或變紫,這些都是過度壓迫的訊號。

 

緊急措施五:保持樂觀

當面對膝蓋疼痛時,保持樂觀的心態對於恢復至關重要。了解受傷的原因、適當的自我處理方式,以及何時尋求專業醫療幫助,能幫助您更好地面對疼痛並加速恢復。醫療人員也應該教育患者,使其理解恢復過程中保持積極心態的重要性,並避免過度依賴被動治療或等待。

五大緊急措施-2

 

其他提醒

膝蓋疼痛在日常生活中極為常見,通過上述五個緊急措施,我們可以在疼痛初期有效緩解不適,避免進一步的損傷。另外也有一些重要的提醒,例如:適度的運動保持循環,在疼痛可耐受的範圍內進行非常輕微的運動,例如伸展或簡單的活動,可以促進血液循環,幫助營養物質輸送到受損組織,從而加速修復,但必須注意,初期運動建議是非負重型的,避免增加膝蓋壓力。

營養補充與充足睡眠:在急性期,適當的營養對於組織修復至關重要,攝取均衡食物,包括富含維生素、蛋白質及其他有助於結締組織修復的營養素的食物,另外充足的睡眠對於修復機制有非常大的幫忙,這些都能促進身體自我修復、加速恢復。

這些額外的措施可以與之前提到的五大緊急措施結合,幫助您更全面地處理膝蓋疼痛,促進最佳恢復。隨時保持與專業醫療人員的溝通,才能確保每一步都在正確的方向上進行。